論語精篇
論語簡介
『論語』是記載了孔子及其部份弟子言行的語錄。是在孔子死後,由他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輯錄而成的。
孔子(前551-前379年),名丘,字仲尼,春秋時魯國(今山東曲阜)人,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,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和偉大教育家。他一生的主要活動便是聚徒講學,和整理古籍。孔子思想的核心是「仁」,政治理想是實行「仁政」。
『論語』的內容很廣泛,記載了孔子關於政治、哲學、教育、倫理、文學、藝術和道德修養等各方面的言論,是儒家學派最重要的經典著作。『論語』中反映的孔子思想,至今仍值得我們學習,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。
學而篇
【學而時習之】
子曰: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?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?人不知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?
孔子說:學得知識時常去複習,不也很快樂嗎?有朋友從遠方來,不也很快樂嗎?別人不了解自己而不怨恨,不就是君子嗎?
學而篇
【巧言令色】
子日:巧言令色,鮮矣仁!
孔子說:花言巧語,表面和善,這種人很少是有仁德的。成語「巧言令色」出於此。
學而篇
【三省吾身】
曾子曰:吾日三省吾身:為人謀而不忠乎?與朋友交而不信乎?傳不習乎?
曾子(孔子的學生曾參)說:我每天反省自己三次:為別人辦事有沒有盡心?與朋友交往守不守信用?老師教過的知識有沒有複習?
為政篇
【溫故而知新】
子曰:溫故而知新,可以為師矣。
孔子說:溫習學過的知識而能從中領悟新的知識,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。
為政篇
【十五志於學】
子曰:吾十有五而志於學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踰矩。
孔子說:我十五歲的時候立志學習,三十歲時候能夠自立,四十歲的時候不再被迷惑,五十歲的時候明白自己的本份,六十歲的時候聽到不中聽的話不會氣憤了,七十歲的時候能夠心裡怎麼想就怎麼做,卻從不逾越規矩。
為政篇
【學而思】
子曰: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。
孔子說:只學習,不懂得思考,就會迷惑;只思考,不懂得學習,就會很危險。
為政篇
【知之為知之】
子曰:……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。
孔子說:知道就是知道,不知道就是不知道,這就是智慧啊!
八佾篇
【盡善盡美】
子謂(韶):盡美矣,又盡善也。謂(武):盡美矣,未盡善也。
孔子評價(韶)樂時說:形式優美,內容也很好。評價(武)說:形式優美,內容卻不夠好。成語「盡善盡美」源出於此。
里仁篇
【朝聞夕死】
子曰:朝聞道,夕死可矣。
孔子說:早上聽到真理,晚上就死掉也無憾。
里仁篇
【士志於道】
子曰:士志於道,而恥惡衣惡食者,未足於議也。
孔子說:讀書人如果有志於追求真理,卻以穿破衣服、吃劣質食物為恥辱。這樣的人是不值得與他討論真理的。
里仁篇
【義與利】
子曰:君子喻於義,小人喻於利。
孔子說:君子明白正義,而小人只懂得利益。
里仁篇
【父母在,不遠遊】
子曰:父母在,不遠遊,遊必有方。
孔子說:父母在世的時候,不出遠門,如果外出,也一定要讓父母知道你的去向。
里仁篇
【訥於言,敏於行】
子曰: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。
孔子說:君子說話謹慎但行動敏捷。
公治長篇
【不恥下問】
子貢問曰:孔文子何以謂之「文」也?子曰: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,是以謂之「文」也。
子貢問孔子:為什麼孔文子的謚號是「文」呢?孔子說:他聰敏好學,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請教為恥辱,所以謚號是「文」。成語「不恥下問」出於此。
公治長篇
【朽木不可雕也】
宰予書寢。子曰:朽木不可雕也,糞土之牆不可朽也。……
孔子的學生宰予白天睡覺,孔子說:腐朽的木頭不能雕刻,糞土一樣的牆不能粉刷。名句「朽木不可雕也」源出於此
雍也篇
【文質杉杉】
子曰:質勝文則野,文勝質則史。文質杉杉,然後君子。
孔子說:質樸勝過了文采就顯得粗陋,文采勝過了質樸就顯得花哨。只有兩者搭配適宜,才是君子。成語「文質杉杉」源於此。
雍也篇
【安貧樂道】
子曰:賢哉,回也!一簞食,一瓢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憂,回也不改其樂。賢哉,回也!
孔子說:顏回多麼賢能啊!一筐飯,一瓢水,住在簡陋的屋子裡,別人受不了這種苦,顏回卻不改變自己的快樂。顏回多賢能啊!
雍也篇
【知者與仁者】
子曰:知者樂水,仁者樂山。知者動,仁者靜。知者樂,仁者壽。
孔子說:有智慧的人喜愛水,有仁德的人喜愛山。有智慧的人活躍,有仁德的人安靜。有智慧的人生活快樂,有仁德的人長壽。
述而篇
【誨人不倦】
子曰:默而識之,學而不厭,誨人不倦,何有於我哉?
孔子說: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,努力學習而不滿足,教育別人而不感到厭倦,我哪一點做到了呢?成語「誨人不倦」源出於此。
述而篇
【富貴於我如浮雲】
子曰:飯疏食,飲水,曲肱而枕之,樂亦在其中矣。不義而富且貴,於我如浮雲。
孔子說:吃粗糧,喝白水,彎着胳膊做枕頭,樂趣也就在其中了。用不正當手段得到的富貴,對我就像浮雲一樣縹緲。
述而篇
【子不語】
子不語:怪、力、亂、神。
孔子有四樣事情是不說的:怪異、勇力、悖亂、鬼神。因為前三者不合正理大道;後者不易尋究,無從証明。
述而篇
【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】
子曰: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。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
孔子說:三人同行,其中一定有一個可以做我的老師。我選擇他的優點學習,他的缺點作為自己的借鑒而改掉。名句「三人行,必有我帥」源出於此。
泰伯篇
【任重道遠】
曾子曰: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。仁以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後己,不亦遠乎?
曾子說:讀書人不能不心胸寬廣、意志堅強,因為他們責任重大而且前途遙遠。他們把行仁德作為自己的責任,難道不重大嗎?他們奮鬥到死才停止,難道不遙遠嗎?
泰伯篇
【不在其位】
子曰:不在其位,不謀其政。
孔子說:不在這個職位,就不考慮這方面的政事。
子罕篇
【子在川上】
子在川上曰:逝者如斯夫,不捨晝夜。
孔子站在河邊說:逝去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!日夜不停地流去。
子罕篇
【後生不畏】
子曰:後生不畏,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?四十、五十而無聞焉,斯亦不足畏也已。
孔子說:年輕人是很厲害的,怎麼知道他們將來不如現在呢?如果到了四五十歲還一事無成,那就沒什麼不怕的了。成語:「後生可畏」源出於此。
子罕篇
【匹夫不可奪志】
子曰:三軍可奪帥,匹夫不可奪志也。
孔子說:三軍的統帥可以被抓去,一個普通人的志向卻不能被改變。
子罕篇
【松柏】
子曰:歲寒,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。
孔子說:到了冬天,才知道松柏是最後凋零的。
子罕篇
【知、仁、勇】
子曰:知者不惑,仁者不憂,勇者不懼。
孔子說:聰明的人不會迷惑,仁德的人不會憂慮,勇敢的人不會害怕。
先進篇
【過猶不及】
子貢曰:師與商也孰賢?子曰:師也過,商也不及。曰:然則師愈與?子曰:過猶不及。
子頁問:子張與子夏(子張即師、子夏即商,都是孔子的學生),哪一個更好些?孔子說:子張過了頭,子夏還不夠。子貢說:那麼子張好一些了?孔子說:過了頭和不夠同樣未能切合中庸之道。成語「過猶不及」源出於此。
顏淵篇
【克己復禮】
顏淵問仁,子曰:克己復禮為仁。一日克己復禮,天下歸仁焉。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......非禮勿視,非禮勿聽,非禮勿言,非禮勿動。
顏淵問什麼是仁,孔子說: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禮節。一旦這樣做,天下人都認為你是仁人。行仁德在於自己,難道要靠別人嗎?......不合乎禮的東西不看,不合乎禮的言論不聽,不合乎禮的話不說,不合乎禮的事不做。
顏淵篇
【君子成人之美】
子曰: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惡。小人反是。
孔子說: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,不會促成別人做壞事。小人則與此相反。名句「君子成人之美」源出於此。
子路篇
【誦(詩)三百】
子曰:誦(詩)三百,授之以政,不達;使於四方,不能專對;雖多,亦奚以為?
孔子說:熱讀「詩經」三百篇,叫他去處理政事,不能通達;派他出使外國,不能獨立應對,這樣的人,書讀得多又有什麼用處呢?
子路篇
【名正言順】
子曰:必也正名乎!......名不正則言不順,言不順則事不成。
孔子說:一定要先正名分啊!......名分不正,說話就不順;說話不順,事情就做不成。成語「名正言順」源出於此。
子路篇
【欲速則不達】
子曰:無欲速,無見小利。欲速則不達,見小利則大事不成。
孔子說:不要圖快,不要貧圖小利。圖快反而達不到目的,貧圖小利就做不成大事。成語「欲速則不達」源出於此。
憲問篇
【怨天尤人】
子曰:不怨天,不尤人,下學而上達。知我者其天乎!
孔子說:我不怨恨上天,也不責怪別人,因為我下學人事而上達天命。大概只有上天了解我吧。成語「怨天尤人」源出於此。
衛靈公篇
【殺身以成仁】
子曰:志士仁人,無求生以害仁,有殺身以成仁。
孔子說:志士仁人,不會貧生怕死而損害仁德,只有犠性自己而成全仁德。
衛靈公篇
【欲善其事,先利其器】
子曰: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
孔子說: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,一定要先修整好自己的工具。「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」這句話成為世代名句。
衛靈公篇
【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】
子曰: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。
孔子說:一個人沒有長遠考慮,一定會遭到眼前的憂患。成語「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」源出於此。
衛靈公篇
【君子群而不黨】
子曰:君子矜而不爭,群而不黨。
孔子說:君子態度莊重而不與人爭執,合群而不與人勾結。
衛靈公篇
【小不忍則亂大謀】
子曰:巧言亂德。小不忍則亂大謀。
孔子說:花言巧語就會敗壞道德。小事不能忍耐,就會破壞大計劃的實施。成語「小不忍則亂大謀」源出於此。
衛靈公篇
【憂道不憂貧】
子曰:君子謀道不謀食。……君子憂道不憂貧。
孔子說:君子謀求的是真理,而不謀求衣食。君子擔心的是真理是否被人們所遵事行,而不是擔心個人的貧困與否。
陽貨篇
【性相近,習相遠】
子曰:性相近也,習相遠也。
孔子說:人們天生的本性是差不多的,後天養成的習氣就千差萬別了。名句「性相近,習相遠」源出於此。
陽貨篇
【興觀群怨】
子曰:小子何莫學夫詩?詩,可以興,可以觀,可以群,可以怨;邇之事父,遠之事君;多識鳥獸草木之名。
孔子說:學生們為什麼不學詩呢?學詩,能夠觸景生情,能夠觀察風俗,能夠合群相處,能夠抒發怨恨。近可以用來侍奉父母,遠可以輔佐國君;還能多知道一些草木鳥獸名稱。
陽貨篇
【患得患失】
子曰: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?其未得之也,患得之。既得之,患失之。苟患失之,無所不至矣。
孔子說:能和品德低下的人一起輔佐君主嗎?他沒有得到名利的時候,總是擔心得不到。得到名利的時候,又擔心失去。既然擔心失去名利,就什麼事都會去做了。成語「患得患失」即出於此。
陽貨篇
【天何言哉】
子曰:天何言哉?四時行焉,百物生焉,天何言哉?
孔子說:天說了什麼嗎?四季在更替,萬物在生長,天說了些什麼沒有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