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周之紛爭 -- 吳王夫差、越王勾踐
公元前 770 年 -- 前 221 年 弭兵之會使中原地區之和平維持了大約四十年,從此晉、楚兩國
逐漸衰弱,而長江下游之吳、越兩國卻崛起爭雄,先後成為春秋末期
之霸主。
一、吳王夫差崛起爭霸:吳國傳為西周初年所封,其始袓為文王
伯父太伯、仲雍之後裔,初都蕃離(今江蘇無錫東南),後
都於吳(今江蘇蘇州)。吳國到吳王闔閭執政時(前五一四
年 -- 前四九六年),以楚國舊臣伍子胥(? -- 前四八四
年)為相,以齊人孫武為將軍,使國勢日益強盛。前五零六
年,吳軍在孫武、伍子胥率領下,從淮水流域西攻到漢水,
五戰五勝,攻克楚之郢都,逼得楚昭王出逃。後楚臣申包胥
入秦乞師,在秦延哭了七天七夜,才使秦出兵助楚復國,但
楚自此一蹶不振。
當吳國忙於伐楚時,與吳相毗鄰的越國經常派兵襲吳。前四
九六年,吳、越交戰於[榫:將十改乃]李(今浙江嘉興南)
,吳為越所敗,闔閭受傷而亡,其子夫差繼位(前四九五年
-- 前四七三年)。前四九四年,吳王夫差為報父仇而敗越
於夫椒(在太湖之中),旋攻入越都會稽(今浙江紹興)。
越王勾踐派人向吳求和,伍子胥以為不可答應,要求滅越以
除後患,但夫差志得意滿,許越求和,並著越王為之服役。
後來伍子胥屢諫,夫差卻聽信讒言,賜其自殺。子胥死前曰
:『必取吾眼置吳東門,以觀越兵入地』,後來果如其所料
。
吳先後打敗楚、越以後,夫差自以為天下無敵,一心要北上
爭霸中原。他先伐陳,又服魯、宋,並二度敗齊。前四八二
年,夫差與晉、魯、周等於黃池(今河南封丘南)。會上吳
與晉爭作霸主,吳略略佔先,成為一時之盟主。
二、越王勾踐臥薪嘗膽:越係古代越人所建之國,越王允常時其
國漸強,故楚國乃聯越以制吳。前四九六年,當越王勾踐(
前四九七年 -- 前四六五年)即位不久,即打敗吳國。兩年
後,吳王夫差攻破越都,勾踐被迫屈膝投降,並隨夫差至吳
國,臣事吳王,後被赦歸返國。勾踐自戰敗以後,時刻不忘
會稽之恥,日日臥薪嘗膽,反躬自問『汝忘會稽之恥邪?』
。他重用范蠡、文種等賢人,經過『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』
,使越之國力漸漸恢復起來。可是吳對此卻毫不警惕。前四
八二年,吳王夫差為參加黃池之會,盡率精銳而出,僅使太
子和老弱守國。越王勾踐遂乘虛而入,大敗吳師殺吳太子。
夫差倉卒與晉定盟而返,連戰不利,不得已而與越議和。
前四七三年,越軍再次大破吳國,吳王夫差被圍困在吳都西
面的姑蘇山上,求降不得而自殺,吳亡。越王勾踐既平吳,
聲威大震,乃步吳之後塵,以兵渡淮,會齊、宋、晉、魯等
諸侯於徐州(今山東滕縣南),周天子使人命勾踐為『伯』
(霸)。時『越兵橫行於江、淮東,諸侯畢賀,號稱霸王』
但這時,春秋時代行將結束,霸政趨於尾聲,勾踐實乃春秋
末期最後的一個霸主。
當勾踐剛剛滅吳稱霸,其手下最大之功臣范蠡被封上將軍,
然范蠡深知『大名之下難久居』、『久受尊名不祥』,故功
成立即隱退,『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,終不反』。傳
其改名陶朱公,後以經商而致富。范蠡曾遣人致書文種,謂
『飛鳥盡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。越王為人長頸鳥啄,
可與共患難,不可與共樂,子何不去?』文種未能聽從,不
久果被勾踐賜劍自殺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